血管模型细胞,我第一个想到「脐静脉内皮细胞」
血管的形成离不开内皮细胞,血管内皮细胞是覆盖在血管内膜表面纵向排列的单层扁平细胞。其直接接触血液系统,是血液系统和组织间的屏障,具有多种生理功能。在维持血管张力、调节血压、抗血栓形成、新生血管形成等方面有重要作用。
建立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模型,是体外研究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实验手段,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(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,HUVEC)莫属,尤其在高血压、心脑血管疾病及肿瘤浸润、转移等的发病机制研究领域。
HUVEC特性
来源方便:HUVEC来源于新生儿的脐带组织,容易获取,没有伦理争议,且便于提取足量细胞。从人脐静脉细小的血管组织中分离出内皮细胞,原代提取及培养工作量大。

HUVEC细胞形态
具有细胞成管的能力:此为内皮细胞最基本的特征。

HUVEC 5h 50×
原代HUVEC最接近人自体内皮细胞,体现新生血管内皮的特点。
客户应用案例
01 MSC组织工程修复
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(C-CHD)患者又称“紫娃”,自出生以来就呈现全身青紫和特殊的缺氧状态,采用工程化心肌补片矫治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方法,而自体来源的干细胞一直是组织工程界比较青睐的种子细胞来源。
研究人员发现来自C-CHD患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(hMSCs),因其经过了天然的“乏氧预适应”处理,表现出更好的促血管生成、抗凋亡、抗炎等能力,因此可作为构建C-CHD患者自体心肌组织的工程化心肌补片的“种子细胞”。本研究中血管形成实验使用的HUVEC由赛业OriCell®提供。

上图. HUVECs与不同MSCs共培养血管形成,可促进HUVECs形成毛细血管样结构。(NA组:A-CHD来源的MSCs在常氧条件下孵育;HA组:A-CHD来源的MSCs在缺氧条件下孵育;NC组:C-CHD来源的MSCs在常氧条件下孵育;HC组:C-CHD的MSCs在缺氧条件下孵育)[1]
下图. 植入28天后免疫染色鉴定,含有细胞因子组的血管密度明显更高[1]
02 体外皮肤伤口愈合
皮肤是人体最大和最外层的器官,但大面积的伤口和慢性伤口往往难愈合,改善皮肤愈合难题成为全球医学面临的重要挑战。3D生物打印技术或许可为皮肤愈合带来新的治疗方向。
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用于伤口愈合的新型促血管形成的3D生物打印肽贴片,在体内和体外均显示了出色的生物相容性、血管生成和组织修复能力。本研究中使用了由赛业OriCell®提供HUVEC进行血管形成实验,如下图所示,含肽组(Peptide、Patch&Peptide)的成管能力显著更强。QHREDGS作为一种新型促血管生成肽,其生物活性不受3D生物打印贴片的影响,证实了其在体外诱导愈合的功能。总而言之,这种新型3D打印肽贴片成为皮肤伤口治疗的潜在措施,并可用于其他组织工程应用。


图. 不同处理对HUVEC血管形成的影响[2]
[1]Kang, Kai, et al. "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from patients with cyanotic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are optimal candidate for cardiac tissue engineering." Biomaterials 230 (2020): 119574.
[2]Guan, Gaopeng, et al. "3D-bioprinted peptide coupling patches for wound healing." Materials Today Bio 13 (2022): 100188.
填写需求描述给我们
工具快速咨询
400-680-8038
info@oricellbio.cn